近视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近视眼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以青少年患病率为最高[1]。近视眼不仅仅是屈光性眼病,还常伴有特征性的后极部和周边部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周边部病变是指正常的视网膜结构因退行性变、血管损害或机械性牵拉所致的改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因,其发病原因不详,但临床资料[3]表明其与近视明显相关。近视患者随着度数的增长及眼轴的增加,视网膜周边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还可能不断进展。常见的视网膜周边部病变性质分为霜样变性、树枝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玻璃体牵引灶、囊样变性、非压迫性发白、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4]。近几年又将霜样变性、树枝样变性及蜗牛迹样变性均归类于视网膜格子样变性[5]。视网膜裂孔、格子样变性、玻璃体牵引灶及囊性视网膜突起病变均为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对近视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眼底筛查,对发现有视网膜周边部病变的近视患者应从严掌握屈光手术的适应证。准备做屈光手术的患者,术前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周边部视网膜病变,需预防性处理这些潜在的视网膜病变[6]。目前尚无快速、有效的检查设备应用于屈光手术前眼底的筛查,欧堡Daytona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是最新一代的眼底检查仪器,具有免散瞳、非接触、超广角等特点[7-8],一次即可显示眼底200°的范围,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散瞳带来的危险和不舒适感。爱尔眼科医院应用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及三面镜对屈光手术前患者进行眼底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 2017 年 6 月 至 2018 年 3 月在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就诊患者 1 000 例(2 000只 眼),年龄18~40岁,眼压< 2 1 m m Hg (1 mmHg=0.133 kPa),近视度数小于?12.00 DS,矫正视力≥0.8。排除标准:既往有其他眼部手术史;有眼外伤史;有斜弱视病史;有圆锥角膜及角膜斑翳者;有明显的晶状体或玻璃体混浊。本临床研究已通过爱尔眼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屈光手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裸眼远近视力、裂隙灯检查、电脑验光、综合验光仪验光、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角膜地形图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连续检查患有不同程度近视患者 1 000 例(2 000只眼),先于小瞳下在暗室内由1名技师应用欧堡Dayton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拍摄眼底图像(正位、上方、下方、鼻侧及颞侧方位),保存图像,并记录检查的时间。由1名医师单独通过欧堡超广角激光眼底镜的扫描图像作出诊断并记录病变的眼别、类型及位置。散瞳后再由另1名临床经验较丰富的医师对患者进行三面镜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及检查时间。为便于描绘检查所见,以涡静脉壶腹作一环形连线作为眼底后极部和周边部的分界线。将检查结果分类汇总,对比2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于眼底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检出阳性率的一致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统计欧堡Dayton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和三面镜检出周边部各种视网膜病变眼数,将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以Kappa值的大小和范围来评判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
病变类型
|
|
欧堡超广 角照相/例
|
三面镜/例
|
Kappa值
|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
161
|
164
|
0.99
|
单纯视网膜裂孔
|
6
|
35
|
0.938
|
视网膜变性裂孔伴浅 脱离
|
31
|
S2
|
0.952
|
视网膜非压迫性发白
|
S2
|
22
|
0.888
|
视网膜铺路石样变性
|
22
|
33
|
0.888
|
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病 变
|
30
|
10
|
0.888
|
囊性视网膜突起病变
|
6
|
1
|
0.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