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是严重影响婴幼儿视功能的疾病。随着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发展,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多可获得高质量的视觉康复。然而,如何更好防治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先天性白内障伴随的其他眼部发育不良疾病的治疗以及形觉剥夺性弱视的治疗,仍然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需要重视的临床问题。
封面展示的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继发青光眼(左眼)与正常眼(右眼)的对比示意图。该并发症起病隐匿、难以预测,是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二次致盲的首要原因。针对这一术后并发症,美国婴儿无晶状体眼治疗研究组 (infant aphakia treatment study, IATS)将儿童白内障术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glaucoma-related adverse events,GRAEs,包括了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定义为:1)青光眼: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的解剖学改变:(a)角膜直径增加;(b)双眼不对称进行性近视漂移伴角膜直径和(或)眼轴的增加;(c)视杯直径进行性增大,杯盘比增加≥0.2;(d)必须进行手术才能控制眼压。2)可疑青光眼:停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激素)后连续2次眼压>21 mmHg,或可通过抗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但无上述任何青光眼的解剖改变。所以,如何更精准地预防该术后并发症,防止对患儿视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害,是目前关键的临床问题。
因此,文章对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的手段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和青光眼防治的认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儿视功能造成的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