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024年12月 第39卷 第12期 > 文字全文
2023年7月 第38卷 第7期11
目录

中医热疗在古代中国眼科的发展简史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rmo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hthalmology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 2024年12月 第39卷 第12期 666-670 发布时间:2024-12-28 收稿时间:2025/1/7 15:14:35 阅读量:175
作者:
关键词:
热疗眼部疾病古代中国医学发展历程
heat therapy eye diseases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history
DOI:
10.12419/24072101
收稿时间:
2024-08-08 
修订日期:
2024-08-30 
接收日期:
2024-09-30 
近年来,热疗因其操作简便和显著疗效,在干眼及相关眼病治疗中受到关注。热疗通过加热睑板腺区域,软化睑脂,改善睑板腺导管通畅,广泛应用于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睑缘炎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病。此外,热疗还有效缓解视疲劳和干眼不适,促进眼部创口愈合,减少感染风险。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及《韩非子》早期记载了热疗技术的应用。西汉《淮南子》提到烧灼法用于眼病,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描述了热敷治疗眼部不适的方法。隋唐时期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详细介绍了热疗的应用,宋代《圣济总录》和《龙树菩萨眼论》进一步精细化了热疗技术。明清时期的《普济方》和《目经大成》中记载了热疗的新进展。由此,古代热疗在眼科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这些传统方法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In recent years, heat therapy has gained attention for its simplicity an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dry eye and related ocular conditions. By heating the meibomian gland area, heat therapy softens meibomian secretions and improves gland duct patency, making it widely used for chalazion, hordeolum, blepharitis, an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Additionally, it effectively alleviates visual fatigue and dry eye discomfort, promotes ocular healing,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infection.In ancient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therapy was recorded early in texts such as the Huangdi Neijing and Han Feizi. The Huainanzi from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mentions the use of cautery for eye diseases, while Zhouhou Beiji Fang by Ge Hong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describes methods for treating eye discomfort with hot compresses. During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Beiji Qianjin Yaofang and Wai Tai Mi Yao provided detailed accounts of heat therapy applications. The Song Dynasty works *Shengji Zonglu* and Longshu Bodhisattva's Eye Treatise further refined the technique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exts Pujifang and Mujing Dacheng documented new advancements in heat therapy.In summary, ancient heat therapy for ophthalmology accumulated substantial experience. Despite advances in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hese traditional methods still hold significant reference value.

文章亮点

1. 关键发现

 • 中医热疗于眼科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类对火及热传递用于缓解疼痛的初步探索,在后续发展历程中,各朝代医籍均有丰富记载,展现出热疗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应用病症从单一到多样的演进趋势,同时也暴露出作为辅助手段及现代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2. 已知与发现

 • 已知现代医学认识到热疗对干眼等眼病的一定作用,且此前对古代中医热疗眼科应用有部分史实记载,但未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通过本次对历史文献的全面梳理,发现了中医热疗眼科应用完整的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治疗方法的演变和适用病症的拓展,以及现代热疗虽基于传统经验却面临诸多待解决问题,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明确方向,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

3. 意义与改变

 • 对于医学研究而言,古代丰富的热疗经验为现代眼科热疗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和思路,有助于深入探究作用机制,同时现代热疗存在的问题促使后续研究聚焦于优化试验设计、建立标准及开展大样本研究;在临床治疗方面,可指导医生借鉴古代经验改进热疗应用,重视规范化操作并探索联合治疗以提升疗效;从医学传承与发展角度看,彰显了中医热疗在眼科的历史贡献,有助于传承弘扬传统疗法,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融合,为中医热疗技术在现代眼科治疗中的创新发展创造契机。

       近年来,随着干眼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和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热疗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以其操作简便和疗效显著越发受到临床医生重视。在临床上,热疗主要通过加热睑板腺区域,软化和溶解变性的睑脂,进而促进睑板腺导管的通畅,已广泛应用于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睑缘炎以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病的治疗。同时,热疗也广泛应用于缓解视疲劳和干眼的不适症状,如眼部干涩、疲劳和灼热感等。加热治疗也可用于处理眼睑或结膜出血、眼睑术后康复,通过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局部免疫反应,有助于缓解眼部炎症和加速创口愈合过程。此外,适当的加热不仅能提升眼部温度,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还能降低眼部感染的风险。
       检索文献,热疗在我国眼病的应用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积累了一定量的经验。我国眼科在唐朝时已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对眼病和脏腑、经络的联系阐述,对眼病的热疗认识也开始形成基本轮廓,但尚未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现基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简述古代热疗在眼科的发展史。

1 远古时代及原始社会

       在远古时期,人类逐渐发现火的使用,开始利用热源来缓解疼痛。特别是在传导热技术上,即使用温泉、热沙、油、谷物、盐或其他固体和液体与身体接触,把热传递给相应身体部位的治疗方法。当人类学会利用火时,便发现火中和火周围的石头能长时间地保持其热度,并注意到将烤热的石头放置于身体疼痛部位能缓解疼痛。在研究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时,Boaz等[1]指出,该遗址提供了关于早期人类使用火的证据,周口店洞穴中的石头经过烧烤处理,据考证可能是最早的热疗法。这一阶段的热疗应用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但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热疗在战国时期已经初见雏形,烫熨疗法,即古代的热敷方法,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在《灵枢•寿夭刚柔》[2]一篇中记载:“……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这一段文献详细描述了药熨法的操作方法、细节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韩非子• 喻老》[3]也提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 这一时期,热疗的应用虽然局限于简单的热敷,但逐渐被广泛使用。通过这些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热疗的早期形态,以及其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已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中,这为热敷治疗眼病提供了基础。

3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前221年—589年)

       在秦汉时期,《淮南子》中记载:“故目中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4],意思是如果眼中有瑕疵但不影响视力,则不应进行烧灼治疗,提示我们在当时古人已使用烧灼法来治疗如角膜溃疡等眼病。葛洪(284—364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和道士,在《肘后备急方》治目赤痛暗昧刺诸病方第四十三,记录如“目中冷泪出眦,赤痒”,可用乳汁煎方,即“黄连三分,蕤仁二分,干姜四分,以乳汁一升,渍一宿,微火煎取三合,去滓,取米大敷眦”[5],将得到的药液热敷于眼部用来治疗眼睛遇冷风流泪、红肿或发痒等不适症状。此时,热疗开始在眼科疾病中应用,这也标志着热疗技术的逐步发展。

4 隋唐时期(589—907年)

       隋唐时期,因与日本、朝鲜、阿拉伯和印度等外族医学有接触,是我国热疗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元652年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记录了多种眼科疾病的热敷治疗方法,其中 ① 治目为物所撞青黑方,即眼睑结膜淤血,“煮羊肉令热,熨,勿令过热,猪肝亦得”。② 治目痛不得睡方,即眼痛影响睡眠,“暮炙新青布熨,并蒸大豆袋盛枕之,夜恒令热”,其中还记载“上三味以水二升渍药半日,东向灶煮三沸,三上三下,得二合,临欲眠,注目眦。”[6]以上推动了热疗在眼科的应用进一步细化。孙思邈还提出通过艾灸对眼睛进行热疗,“眼暗,灸大椎下数节第十当脊中,安灸二百壮,惟多为佳,至验。肝劳 ①,邪气眼赤灸,当容百壮,两边各尔,穴在眼小眦近后当耳前,三阳三阴之会处,以两手按之,有上下横脉则是,与耳门相对是也。眼急痛,不可远视,灸当瞳子上入发际一寸,随年壮,穴名当阳。 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风痒赤痛,灸人中近鼻柱二壮,仰卧灸之。 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7]
       唐代的王焘撰写了《外台秘要》,该书认识到单纯使用钩割法容易复发“有令人割之三复生”“短剧疗眼肤肉生覆瞳子者方”,提出采用烧灼法外治可以避免复发,“取针烧令赤烁著肤上,不过三烁缩也”[8]。这也是热疗在眼科疾病中的重要进展。

5 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宋代的《圣济总录》和《龙树菩萨眼论》进一步丰富了热疗技术,提出了通过火针烙治等方法治疗眼病。《圣济总录》记载“温熨之法,盖欲发散血气,使之宣流”[9],常用的方法是取青盐、葱白、艾叶、吴茱萸等药物,炒热后装入布袋中,将其热敷在患者的眼睑或太阳穴等部位,适用于因阴寒内盛引起的目疾疼痛等症状。
       同时期的《龙树菩萨眼论》[10]提到对翼状胬肉使用割烙法“钩割去之,即傅散煎,仍须火针熨烙之。不尔,己后还长,熨烙,永不能再生”,此外,书中提到可以采用“火熨”,即用热源直接对疼痛区域进行热敷,来缓解白内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或针或烙依经法,痛极仍将火熨之”[11]。这些内容展示了宋代眼科技术得到了较大提升,特别是针对翼状胬肉的处理方法逐渐完善。这一时期,热疗不仅局限于治疗眼部炎症,还用于术后的康复治疗。

6 明清时期(1368—1911年)

       在明清时期,热疗技术逐渐成熟,《普济方》和《目经大成》对热疗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例如,明代朱棣的《普济方》[12]中提到的黑豆热敷法有效缓解了眼部红肿和疼痛“熨眼方治热毒风攻眼赤痛。并睑浮肿。上黑豆拣择一升。分作十处。将软绢帛裹定。于沸汤内蘸过。乘热更互熨之。”清代黄庭镜撰写的《目经大成》则记录了热灼技术在治疗眼睑部肿瘤时的应用。如“鸡冠蚬肉”,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癌、眦部皮肤结膜基底细胞癌等,手术切除眼部肿块,“看刀口平否,未平,血且不止,其肉如韭莱,剪去处勃勃生发上来,急用烙以杀其势。”[13]至此,热疗成为眼科治疗中的常用手段。

7 近代与现代

       进入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热疗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形成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热疗应用。热疗的温度控制、治疗时间、操作方式等逐渐系统化。
       在近现代中医眼科文献中,如《银海精微》和《审视瑶函》等权威著作,虽然提及了睑缘炎的热敷疗法,但对于诸如睑腺炎(针眼)和睑板腺囊肿(胞生痰核)等具体病症的热敷治疗方法并未有详尽的阐述。直至1975年,汪芳润等[14]首次在医学文献中开创性地报道了湿热敷或蒸汽熏眼疗法用于治疗睑腺炎,推荐每日3~4次,每次持续15~20 min。这标志着热疗在睑腺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确立和系统化。
       到了2000年龚春英等[15]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热敷治疗睑板腺囊肿不仅操作简单且无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处理直径超过3 mm的睑板腺囊肿时,热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这些实践使得热敷疗法在现代眼科疾病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巩固。
       从这些应用中可以看出,热敷疗法在中医眼科中更多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相结合,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因眼睑皮肤的特殊性,热疗需要通过多层介质传递热量,这可能导致对角膜和眼球的温热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热疗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现有的临床试验设计不够严谨,缺乏对热疗具体参数(如温度、部位选择、治疗方法及持续时间)的系统规范。其次,临床疗效的观察时间较短,相关指标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最后,目前仍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得热疗的疗效评估尚未全面且科学。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试验设计,建立系统的治疗标准,并通过大样本的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古代中医热疗在眼科治疗中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技术随着历史发展逐渐精细化,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对眼病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传统方法为现代热疗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眼科热疗的应用面临新的挑战。
       尽管热疗因其简便有效在眼科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临床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首先,缺乏对热疗参数(如温度、治疗部位、方法及持续时间)的系统规范,导致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其次,临床疗效的观察时间较短,相关评价指标较为主观,无法全面反映疗效。更为关键的是,现阶段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较为缺乏,阻碍了对热疗效果的深入评估。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结合古代中医热疗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优化现代热疗的试验设计,建立系统化的治疗标准,并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在此基础上,热疗在眼科的应用将更加科学严谨,古今结合的研究路径也将为中医热疗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1、Boaz N, Ciochon R. The scavenging of “Peking Man.” Natural History. 2001.Boaz N, Ciochon R. The scavenging of “Peking Man.” Natural History. 2001.
2、%E9%BB%84%E5%B8%9D%E5%86%85%E7%BB%8F%E2%80%A2%E7%81%B5%E6%9E%A2%5BM%5D.%20%E6%B1%9F%E8%8B%8F%3A%20%E6%B1%9F%E8%8B%8F%E7%A7%91%E5%AD%A6%E6%8A%80%E6%9C%AF%E5%87%BA%E7%89%88%E7%A4%BE%2C%202012%3A%20160.%E9%BB%84%E5%B8%9D%E5%86%85%E7%BB%8F%E2%80%A2%E7%81%B5%E6%9E%A2%5BM%5D.%20%E6%B1%9F%E8%8B%8F%3A%20%E6%B1%9F%E8%8B%8F%E7%A7%91%E5%AD%A6%E6%8A%80%E6%9C%AF%E5%87%BA%E7%89%88%E7%A4%BE%2C%202012%3A%20160.
3、张觉. 韩非子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625.张觉. 韩非子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625.
4、刘安. 淮南子[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 890.刘安. 淮南子[M]. 哈尔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 890.
5、葛洪撰. 肘后备急方[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368.葛洪撰. 肘后备急方[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368.
6、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1.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1.
7、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5-676.李景荣.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5-676.
8、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5-676.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校释[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675-676.
9、王焘.外台秘要[M]. 北京: 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 1295.王焘.外台秘要[M]. 北京: 汇聚文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 1295.
10、赵佶. 圣济总录[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2: 1942.
Zhao J. Shengji zonglu[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62: 1942.
Zhao J. Shengji zonglu[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1962: 1942.
11、龙树菩萨眼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20-122.龙树菩萨眼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20-122.
12、李熊飞校注,接传红整理.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M].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1998: 72.李熊飞校注,接传红整理.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M]. 北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1998: 72.
13、朱橚. 普济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50-153.朱橚. 普济方[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150-153.
14、黄庭镜. 目经大成[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323.黄庭镜. 目经大成[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 323.
15、汪芳润, 金月明, 王凤秀, 等. 睑腺炎的治疗[ J]. 赤脚医生杂志, 1975(3): 57.汪芳润, 金月明, 王凤秀, 等. 睑腺炎的治疗[ J]. 赤脚医生杂志, 1975(3): 57.
16、龚春英. 北京: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529.龚春英. 北京: 实用医学杂志, 2000: 529.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期刊
  • 眼科学报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承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编:林浩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浏览
  • Eye Scienc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承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编:林浩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浏览
推荐阅读
出版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