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
证据等级 |
|
Ⅰ 治疗有效 |
Ⅰ 推荐使用 |
A 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多项、设计良好、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 |
Ⅱa 证据支持有效 |
Ⅱa 大多数情况下推荐使用 |
B 结论冲突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小规模或研究方法有显著缺陷的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研究 |
Ⅱb 有效性具有争议 |
Ⅱb 在某些情况下推荐使用 |
C 专家意见或共识;个案报道或系列案例 |
Ⅲ 治疗无效 |
Ⅲ 不推荐使用 |
D没有证据 |
|
n |
构成比/% |
|
性别 |
男 |
121 |
76.10 |
|
女 |
38 |
23.90 |
年龄 |
≤18岁 |
15 |
9.43 |
|
19~59岁 |
84 |
52.83 |
|
≥60岁 |
60 |
37.74 |
科室分布 |
眼底病病区 |
140 |
88.05 |
|
白内障病区 |
8 |
5.03 |
|
青光眼病区 |
5 |
3.14 |
|
斜视与儿童眼科病区 |
3 |
1.89 |
|
神经眼科病区 |
2 |
1.26 |
|
眼眶病泪道病区 |
1 |
0.63 |
致病因素 |
外伤性 |
102 |
64.15 |
|
手术源性 |
36 |
22.64 |
|
白内障手术 |
28 8 |
|
其他 |
|||
|
内源性 |
21 |
13.21 |
出院诊断 |
眼内炎 |
132 |
83.02 |
|
眼内炎及眶蜂窝织炎 |
1 |
0.63 |
|
眼眶感染 |
1 |
0.63 |
|
其他(眼内异物、眼球破裂伤、取出眼内硅油等) |
25 |
15.72 |
外伤性 |
手术源性 |
内源性 |
合计 |
构成比/% |
|
革兰阳性菌 |
17 |
12 |
4 |
33 |
78.57 |
10 |
7 |
3 |
20 |
47.62 |
|
棒状杆菌 |
3 |
|
|
3 |
7.14 |
缓症链球菌 |
2 |
|
1 |
3 |
7.14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
2 |
|
2 |
4.76 |
蜡样芽孢杆菌 |
1 |
1 |
|
2 |
4.76 |
路邓葡萄球菌 |
|
1 |
|
1 |
2.38 |
藤黄微球菌 |
1 |
|
|
1 |
2.38 |
无乳链球菌 |
|
1 |
|
1 |
2.38 |
革兰阴性菌 |
1 |
|
4 |
5 |
11.90 |
大肠埃希菌 |
|
|
1 |
1 |
2.38 |
铜绿假单胞菌 |
|
|
1 |
1 |
2.38 |
流感嗜血杆菌 |
|
|
1 |
1 |
2.38 |
奇异变形杆菌 |
|
|
1 |
1 |
2.38 |
腔隙莫拉菌 |
1 |
|
|
1 |
2.38 |
真菌 |
4 |
|
|
4 |
9.52 |
黄曲霉菌 |
2 |
|
|
2 |
4.76 |
互隔交链孢霉菌 |
1 |
|
|
1 |
2.38 |
烟曲霉菌 |
1 |
|
|
1 |
2.38 |
超说明书类型 |
超说明书内容 |
依据以及参考文献 |
Thomson分级 |
综合评价 |
|||
有效性等级 |
推荐等级 |
证据强度 |
|||||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
给药途径 |
玻璃体腔注射 |
1.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热病指南)第 48 版[18] 2.国家抗微生物指南(第2版)[19] 3.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药学服务专家共识[20] 4.中国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21] 5.Recommendations for off‑label drug use in ophthalmology in china: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22] 6.中国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23] 7. Consensus and controversies in the science of endophthalmitis management: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24]
|
Ⅱa |
Ⅱa |
B |
对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的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使眼内迅速达到最高药物浓度。当怀疑为细菌感染时,万古霉素(10 g/L,0.1 mL)联合头孢他啶(22.5 g/L,0.1 mL)玻璃体腔注射是最常用的方案。 |
眼内灌洗 |
1.中国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23] 2.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27] |
Ⅱa |
Ⅱb |
C |
治疗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慢性感染性眼内炎必须处理人工晶状体,可使用含抗感染药物的灌洗液冲洗人工晶状体和晶状体囊袋。对于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前房穿刺术后等的角膜切口感染,可参照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诊疗原则和流程处理,必要时可选择前房灌洗联合抗感染药物眼内注射。针对感染的不同阶段,必要时可进行抗菌药物灌洗。
|
||
|
适应证 |
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或存在高危感染因素时预防感染性眼内炎 |
1.中国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23年)[21] |
Ⅱb |
Ⅱb |
C |
前房或玻璃体腔注射抗菌药物预防外伤性感染性眼内炎,目前存在争议,现有研究多数为小样本或回顾性研究。但对于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眼内异物存留或具有高感染风险者,如破裂伤、污物伤、伤口大、伤口超过 24 h 延迟缝合、晶状体破裂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尤其是多个高感染风险因素共存者,建议玻璃体腔预防性注射抗菌药物,并联合全身及局部给药。 |
点击右上角菜单,浏览器打开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