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4~25日,第二届岭南眼科论坛在广州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主办,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承办。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前院长葛坚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陈浩宇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眼科知名专家,齐聚一堂,探讨眼科学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研究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相互交流,分享知识。
开幕式上,袁进教授主持并致辞(图1),随后葛坚教授视频倾情致辞(图2),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1 袁进教授开幕式主持 图2 葛坚教授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
本次盛会形式多样、涵盖了眼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及视光学等多个研究领域,近2天的日程设置了数个兼具权威性和互动性的专题:
1) 名家讲坛;
2) 焦点论坛;
3) 病例讨论及手术视频分享;
4) 学术辩论赛。会议讲者多方位、多角度、全景式的阐述和
精彩展示,以达到重视眼科领域热点关切问题,促进学术交流和讨论的目的。好的讲者也离不开好的听众。本次大会近300余位眼科医生到场,虽然会议日程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七点,持续时间较长,但直到结束,会场仍然是座无虚席,讨论依然热烈。听众们的热情及本次盛会的学习氛围之浓厚由此可见一斑。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会场的精彩集锦。
1 精彩纷呈:演讲专家风采
1.1 名家讲坛
首先是来自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的史伟云教授(图3A)为我们带来的“胬肉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的主题演讲。史教授在其演讲中就胬肉切除前需要考虑的手术问题、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及术后并发症处理做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减少并发症的手术要领和技巧,如术前训练患者平躺控制眼球转动方向、术中注意保护泪阜、半月皱襞,及胬肉头部尽可能用钝性分离和剥离方法。来自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刘祖国教授(图3B)在大会上分享了“生物工程角膜的前景与挑战”。刘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免疫排斥,移植
组织和受体组织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移植组织的神经再生与功能重建,移植组织是否存在慢性失功,带活细胞的组织工程,最佳组织来源等,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眼整形的叶娟教授(图3C)为我们带来了“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主题演讲。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梁丹教授(图4A)在大会上给我们带来了“VKH”诊治,我们所面临的临床挑战”的主题演讲。《眼科学报》现任主编之一葛坚教授(图4B)在大会上作了“创新与精密制造是眼科发展的源泉”的主题演讲。葛教授在演讲中谈到:ERG、EOG、VEP等的出现,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仪的诞生,超声乳化仪的诞生,OCT技术,L AS IK/全飞秒激光矫正屈光不正,信息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眼科应用等等,正是这些创新和精密制造,推动着眼科学的发展。
图3 (A)史伟云教授、(B)刘祖国教授、(C)叶娟教授正在演讲
图4 (A)梁丹教授、(B)葛坚教授正在演讲
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吴文灿教授(图5A)给我们分享了“内窥镜技术赋予视神经病治疗新理念”。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林晓峰教授(图5B)分享了“视网膜多点切开技术在严重眼外伤中的应用”。林教授指出:多凝点视网膜切开术在复发硅油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应对复杂视网膜脱离时的选择之一。
图5 (A)吴文灿教授、(B)林晓峰教授在大会上作演讲
1.2 焦点论坛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赵敏教授(图6A)为我们带来了“生物角膜治疗感染性角膜炎适应症探讨”的主题演讲。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感染性角膜炎未累及深层者用脱细胞角膜移植治疗是有效的。脱细胞生物角膜植片的溶解与多种因素有关,而术后上皮化是防止其早期溶解的关键。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袁进教授(图6B)为我们带来了“生物角膜移植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和“免疫相关眼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两场精彩演讲。袁教授在演讲中谈及生物
角膜移植任重而道远,并指出,全身病史+眼部体征+全身体征+免疫学指标是免疫性角膜病诊断新思路。另外要建立眼用抗炎药物分级使用观念,以及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深度,选择个体化手术设计方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赵云娥教授(图6C)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多焦点晶体矫正老视的临床实践”的主题演讲。
图6 (A)赵敏教授、(B)袁进教授、(C)赵云娥教授在大会上作演讲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郑丹莹教授(图7A)在大会上作了“挑战散光,一箭双雕”的主题演讲。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海南医院钟兴武教授(图7B)在大会上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角膜屈光手术后治疗用绷带镜应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柯碧莲教授(图7C)给我们带来了“角膜屈光手术的眼表并发症及处理”的主题演讲。
图7 (A)郑丹莹教授、(B)钟兴武教授、(C)柯碧莲教授在大会上作演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陈蔚教授(图8A)带给我们的演讲主题是“大气泡在成分板层角膜移植中的应用”。陈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对于成分板层移植来说,大气泡远比近千万的飞秒激光更有价值,并谈到PDAEK技术具有供体材料年龄没限制、内皮损失少、排斥反应率低等优势。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乔春艳教授(图8B)在题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的演讲中指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预防重于治疗,控制和治疗原发病是关键。
图8 (A)陈蔚教授、(B)乔春艳教授正在演讲
来自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陈浩宇教授(图9A)在大会上作了“OCT光密度:一个新的诊断参数”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眼科学报》中青年编委张静琳教授(图9B),在大会上分享了眼底激光治疗新进展。
此外,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秀明教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罗莉霞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毛欣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院邓志宏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李乃洋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黄晶晶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钊辉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吴星伟教授、苏州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陈新建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涛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魏雁涛教授在大会上分别作了 “生物角
膜移植治疗角膜周边穿孔的临床观察”、“高端人工晶体之利弊权衡”、“接触镜在眼科应用中
视光学问题”、“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眼用组织库的建设
经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药物和激光治
疗”、“开放性眼球外伤后球壁创道的处理”、
“黄斑变性的多靶点治疗”、“OCT图像分析在诊断和处理中的意义”、“常见视盘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眼底微血管功能相关研究”的主题演讲。
图9 (A)陈浩宇教授、(B)张静琳教授正在演
2 视听盛会:病例讨论及手术视频分享(图10)
在这个环节中,迟玮教授、陈浩宇教授、李晓莉教授和赵永刚教授分别结合临床病例和自身经历,给大家分享了一些典型、疑难的病例及手术片段,内容涉及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现场展开激烈的讨论,互动热烈,学术气氛浓厚,让与会嘉宾耳目一新,让更多眼科医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图10 (A)迟玮教授:双眼视网膜白色病灶;(B) 陈浩宇教授:增之则青光眼,减之则脉脱;(C)李晓莉教授:与梦魇不期而
遇;(D) 赵永刚教授:白内障术中的那些心跳的回忆
3 学术交锋:辩论赛
本次论坛的压轴环节是学术辩论赛。主题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是否可用激素”。比赛开始后,双方辩手分别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是否可用激素发表各自看法,引经据典、据理力争。随后的驳立论环节、质辩环节结、自由辩论环节更是高潮迭起(图11)。双方辩手不甘示弱,为在场嘉宾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唇枪舌战。结束后,正反方导师分别小结(图12),现场专家点评(图13)。
图11 正方 vs. 反方
图12 正方导师李涛教授、反方导师袁进教授分别作总结
图13 专家现场点评
此次大会是一场美轮美奂的学术盛宴,更好地推动了眼科学的发展,为广大眼部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会议结束时,大会主席陈浩宇教授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第三届论坛将在汕头举行。明年汕头见!
如此饕餮盛宴,AME出版社的小编们当然也不愿错过。我们带来了最新一期的《眼科学报》及AME出版社出版的部分图书,如《聪明统计学》、《傻瓜统计学》和《骨科评论》全程参与了会议。AME出版社的期刊和书籍吸引了许多专家和与会者的眼球,受到了广泛好评(图14)。
图14 会场掠影,与会嘉宾认真翻阅《眼科学报》
同时,AME编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葛坚教授、袁进教授、陈浩宇教授、乔春艳教授、陈蔚教授等11位专家进行了专访,相关采访已在微信平台【AME科研时间】(amegroups)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