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不同受检者在相同近视屈光欠矫下使用 C 字视力表和 E 字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差别及探讨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 250 名受检者,在完全矫正屈光度 [最正之最佳视力 (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MPMVA)] 情况下附加相应的球镜造成相应的近视度数后比较使用2种不同的视力表测出的视力值变化情况。同时根据2种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视力表的不同记录法探讨造成数值不同的可能原因。结果:同一附加度情况下分别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同附加度情况下同一受检者使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t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5.798,P < 0.05),C 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小于E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结论:受检者使用 C 字视力表比 E 字视力表检测视力结果更加优异;C 字视力表和 E 字视力表的视标形状及开口方向不同是 2 种视力表检测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目的:比较学生在不同散光欠矫下使用C字视力表和E字视力表所测的视力差别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选取 30 名 15~18 岁的学生,在完全矫正屈光度 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状态下,附加相应不同散光轴向的柱镜造成相应的散光度数后,比较使用两种不同的视力表测出的视力值。同时根据两种视力表不同的设计原理及记录方法,分析造成数值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与 E 字视力表组相比,C 字视力表组附加各个轴向 +0.25 DC 柱镜组测得视力值均值差异较小,附加 +0.50 DC 差异较大,其中斜轴方向上的差异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3.141,P < 0.01)。在各个附加度组别中使用 C 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小于 E 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其中斜轴方向的附加组差值更大。C 字视力表在各散光轴位测得视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1.446,P = 0.231);E 字视力表组在各散光轴位测得视力值相差明显,在斜轴散光中数值与非斜轴散光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光患者使用 C 字视力表更加优异,不同轴向的散光测出来的视力值更加稳定。对于非斜轴散光患者来说,使用 C 字视力表比 E 字视力表更难,用小数记录法记录视力值可能相差 3 ~ 4 行,原因为散光眼在各个方向上的屈光度不一致及 C 字视力表和 E 字视力表的视标形状及排列不同导致。
目的:比较不同受检者在相同近视屈光欠矫下使用C字视力表和E字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差别及探讨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250名受检者,在完全矫正屈光度[最正之最佳视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MPMVA)]情况下附加相应的球镜造成相应的近视度数后比较使用2种不同的视力表测出的视力值变化情况。同时根据2种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视力表的不同记录法探讨造成数值不同的可能原因。结果:同一附加度情况下分别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附加度情况下同一受检者使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t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98,P<0.05),C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小于E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结论:受检者使用C字视力表比E字视力表检测视力结果更加优异;C字视力表和E字视力表的视标形状及开口方向不同是2种视力表检测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