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025年2月 第40卷 第2期 > 文字全文
2023年7月 第38卷 第7期11
目录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 on standardized practice for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 2025年2月 第40卷 第2期 96-102 发布时间:2025-2-28 收稿时间:2025/2/13 15:01:25 阅读量:4763
作者:
关键词: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操作规范共识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practice standard consensus
DOI:
10.12419/24101605
收稿时间:
2024-10-22 
修订日期:
2024-11-19 
接收日期:
2024-12-1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是眼底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虽然开展已有半个世纪,但临床工作者在FFA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和结果同质性仍有不少顾虑和问题,同时缺乏相关指南和共识可供参考。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影像学组专家就FFA操作规范达成本共识,就开展FFA的条件和配置、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程序、不良反应及处理、造影后患者告知和处理、造影报告等方面为FFA临床操作工作者提供建议和指导,以期在临床实践中获取良好眼底影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质量效率。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is an indispensable examin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cular fundus diseases. Although FFA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half a century, clinicians still have many concerns and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scientificity, safety and result homogeneity of FFA practice, and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guidelines and consensus for reference. The experts of the Ophthalmic Imaging Group of the Ocular Microcirculation Division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icrocirculation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standardized practice of FFA, providing suggestions and guidance for FFA operators about the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configurations,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pre-examination preparation, examination procedur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eatment, patient notification, and angiography reports, in order to obtain good fundus images,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FFA examin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文章亮点

1. 关键发现

共识专家组就开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的条件和配置、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前准备、检查操作程序、不良反应及处理、造影后患者告知和处理、造影报告等方面达成共识。

2. 已知与发现

FFA是眼底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检查技术。虽然开展已有半个世纪,但临床工作者在FFA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和结果同质性仍有不少顾虑和问题,同时缺乏相关指南和共识可供参考。

3. 意义与改变

本操作规范共识为FFA临床操作工作者提供建议和指导,以达到临床实践中获取良好眼底影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质量效率的目的。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使用荧光素钠注射液进行眼底血管成像的一种检查技术。眼底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尽管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等新技术的出现,FFA凭借其全面动态显示平面血流结构和综合评估视网膜内外屏障功能的独特优势,仍是眼底疾病诊疗不可或缺的临床检查技术。FFA临床应用已有半个世纪,但仍有较多临床工作者对FFA操作有顾虑,或者FFA操作不规范、获取的影像结果不理想。检查操作规范是获取良好眼底影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检查质量效率的基础。关于FFA的操作规范,国内外尚无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推荐意见。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影像学组专家就FFA操作规范达成如下共识,作为FFA检查操作的基本遵循与参考。其中,使用“建议”的条目指不强制规范的,或没有确切研究和文献支持的操作,但目前临床上有正被大量应用、有一定价值且无不良应用后果的操作。专家组采用电子会议分析法,自2019年9月开始,经过4轮会议讨论最终制订本共识,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注册编号PREPARE-2024CN345。本共识为FFA临床操作工作者更规范、更科学、更安全地运用FFA提供建议和指导。 

1 条件与配置

1)应有满足检查和急救设施安置、检查活动实施、不良反应处置的合理空间。
2) 配备眼底照相、造影相关仪器设备和必要的急救药品与设备。其中,急救药品至少包含0.1%肾上腺素注射液,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注射液)、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抗惊厥药(如地西泮注射液)等。急救设备至少包含抢救床、备有急救药品和器具的抢救推车、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或氧气袋、简易呼吸器、血压计、听诊器等。
3) 应有完善健全、切实可行的不良反应抢救处置机制。建议与院内相关部门及临床科室建立针对FFA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预案,确保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临床医师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4) 新生儿、婴儿或低龄不合作幼儿的FFA检查由于其特殊性,建议与麻醉科和新生儿科或儿科协作,在具备小儿接触式造影设备和婴幼儿麻醉条件的医院开展;能配合非接触式造影操作但抗拒静脉注射的儿童或特殊人群可选择使用共聚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的造影设备行口服FFA[1]

2 检查适应证

       FFA用于眼底疾病以及部分虹膜和眼表疾病的诊断、随访和疗效评价。

3 检查禁忌证

3.1 绝对禁忌证(禁止检查)

1) 对荧光素钠药品过敏,或既往造影检查曾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2) 孕妇。
目前尚无荧光素钠用于孕妇的安全性评价。

3.2 相对禁忌证(慎重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医院整体急救水平决定是否纳入禁忌证)

1) 既往造影检查出现严重的荨麻疹。
既往有荧光素钠过敏样反应的患者,随着造影次数增加,其过敏样反应程度可能加重。
2)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
荧光素钠主要经过肾脏排泄,有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对糖尿病所致各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无显著影响[2],但荧光素钠排空可能延迟。对于正进行规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非本检查禁忌。对于肾小球清除率<30 mL/min,或肌酐清除率<20 mL/min,或血肌酐>450 μmol/L(5.0 mg/dL)的患者建议减少FFA检查次数。
3) 未控制的哮喘或过敏体质患者。
无证据表明荧光素钠与其他药物和食物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但是总体上,既往有其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较无过敏史患者其发生荧光素钠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3]。建议对两个及以上类别药物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慎重行FFA检查。
4) 近期心脑血管、代谢或呼吸道疾病尚未控制、全身状况不平稳者。
该禁忌证患者因病情和特殊体质易发生难以预料的医疗意外,与荧光素钠和FFA操作本身无关。高龄、血压和血糖水平与FFA不良反应无明显关联。

4 检查前准备

1 )阅读病历和相关临床资料,了解病情。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全身病史,建议做血压、心率等简单全身情况评估,排除禁忌证;注意有无散瞳禁忌证。静脉注射FFA检查应避免空腹进行;口服FFA造影前建议禁食4 h,禁饮2 h。
2 )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做好FFA解释工作,签署眼底血管造影知情同意书。
3 )无散瞳禁忌证患者常规散瞳(如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每5~10 min1次,共3次;一般要求瞳孔大于6 mm)。儿童和婴幼儿称量体质量。婴幼儿行接触式FFA检查的散瞳后行眼表面麻醉,于检查前上开睑器。
4 )高敏体质或既往检查有过敏样反应但本次荧光素钠预试验为阴性者,建议造影前半小时口服抗过敏和止吐性预防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维生素B6 20 mg;婴幼儿和行口服FFA者除外;注意其药物说明书禁忌证),可减少FFA轻度和中度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但对严重不良反应无预防作用。
5 )准备并检测、调试好造影仪器,输入或调出患者基本信息。

5 检查操作程序

5.1 药品准备

       使用前药品恢复至室温,无菌准备20%或10%荧光素钠注射液。成人静脉注射荧光素钠每次用量为500~600 mg(或按10 mg/kg计算用量),儿童和婴幼儿静脉注射荧光素钠用量10 mg/kg,使用共聚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的造影设备采集图像时用量均可减至5~8 mg/kg;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使用半量。口服FFA荧光素钠用量10~25 mg/kg,兑入20~30 mL冷水或冷果汁中后尽快一口饮完,检查前无法做到禁食、禁饮要求的患者应使用相对较大的口服荧光素钠用量。

5.2 荧光素钠预试验

1) 建议按实际使用药品的说明书要求选择荧光素钠预试验方式并进行操作。目前荧光素钠预试验方式有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试验、荧光素钠皮内注射试验和荧光素钠皮肤划痕试验。
2) 荧光素钠预试验对于预测FFA不良反应的作用十分有限,可能对IgE介导的超敏反应有提示作用。其阳性率低,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预试验阴性者FFA检查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

5.3 造影前眼底照相

       调整患者座位、头位(必要时绑好头带)和双眼水平线位置;调低造影室房间亮度;精确对焦(必要时给予屈光补偿);拍摄患者后极部和病变对应方位的彩色眼底像;有条件者建议拍摄对应的无赤光眼底像和(或)自发荧光等眼底像。

5.4 眼底造影

1) 预试验观察无阳性反应,首选肘前静脉,建议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确认静脉通道通畅,更换为造影剂原液注射器,嘱患者放松,特别是肩肘部位;快速注入造影剂(注射时长约5 s,对于血管条件差、病情上对眼底血流动力学观察要求不高的患者可放宽至8~10 s),注射开始的同时启动计时。
2) 根据病情和造影目的选择主照眼和造影重点。以主要病灶位于后极部的成人患眼为例:造影开始前镜头聚焦于主照眼后极部,建议计时至6~8 s开始(儿童和婴幼儿应在注射造影剂当时开始)以至少1~2 s的频率连续拍摄至主照眼视网膜静脉完全回流(如果双眼后极部均有病灶,且病情对视网膜血流动力学观察要求不高时可双眼穿插拍摄)。其后根据需要断续拍摄主照眼后极部和对侧眼后极部,再拍摄双眼周边各方位;过程中应穿插拍摄主照眼后极部,重点关注主要病变部位荧光变化。一般分早(1 min内)、中(1~10 min)、晚(10~15 min)三个时期拍摄造影图像至计时15 min左右(图1)。拍摄过程中应随时调整曝光或增益以获取较好对比度的图片。如果拍摄者用手固定患者眼睑,拍摄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患者眨眼间歇,以免泪液积聚造成造影图像模糊。

图1  一例右眼后极部FFA
Figure 1  FFA of the posterior pole of a right eye

20250311105056_0691.png
(A)动脉期;(B-E)动静脉期;(F)静脉早期;(G, H)静脉中期;(I)静脉晚期。
(A) Arterial phase; (B-E) arteriovenous phase; (F) early venous phase; (G, H) mid-venous phase; (I) late venous phase.

3) 口服FFA在饮用荧光素钠溶液当时启动计时,一般4~7 min时可获取到可分辨的造影图像,但无法完整获取视网膜血流动力学信息,10~20 min时段造影图像质量较佳,一般在30 min以内完成造影全程。
4) 使用45°、55°或更大角度镜头进行FFA检查拍摄范围应尽可能包含后极部和周边八方位(图2);可根据需要变动方位,如以病灶为圆心拍摄,或向更周边部移动(需要患者眼位和造影仪采集头同时转动配合)。超广角镜头拍摄范围应尽可能涵盖全视网膜。

图2 55°镜头为例的全视网膜FFA拼图
Figure 2  Montage of pan retinal FFA using a 55° lens

20250311105132_0867.png
以55°镜头为例在全视网膜FFA拼图中显示后极部和常规周边共9方位大体拍摄位置(黑环),白环显示以视盘颞侧缘为圆心的拍摄方位。
The montage demonstrates the general imaging positions (black circles) of the posterior pole and conventional peripheral retina across nine orientations using a 55° lens. The white circles indicate imaging orientations centered on the temporal edge of the optic disc.

5) 黄斑区病变、细小或局部的病灶可选用小角度镜头拍摄获取细节。对于血流或血管壁搏动等动态观察可拍摄录像。对于占位性病变、后巩膜葡萄肿或其他突起、凹陷的病灶应使用不同焦平面拍摄,必要时拍摄立体像对。拍摄立体像对左侧图像时造影仪采集头尽可能向患眼瞳孔左侧偏移,拍摄立体像对右侧图像时造影仪采集头尽可能向患眼瞳孔右侧偏移,移至刚好图像不产生明显遮挡或反光时采集。

5.5 特殊情况处理

1) 造影剂注射后出现造影仪器或软件故障无法采集图像时,可在30~60 min后重新注射足量的造影剂再行造影。
2) 造影剂注射后,无血管外渗症状和体征,排除造影仪及其软件错误或故障,始终无造影剂显影时,可立即重新注射足量的造影剂,一般可有显影;或停止操作,择日再行造影。该情况多见于血糖过高的糖尿病患者,机制尚不清楚。

6 不良反应

6.1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类[4]

1) 轻度不良反应:一过性反应,可完全缓解,无需处理。如一过性胸闷;恶心、呕吐、喷嚏、咳嗽、瘙痒、味觉异常、口唇感觉异常、少量造影剂外渗等。
2) 中度不良反应:缓解慢;有时需处理,但不危及生命。如荨麻疹、腹部绞痛、腹泻、大量造影剂外渗、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等。
3) 重度不良反应:危及生命,需要抢救处理。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心血管意外等。

6.2 常见不良反应的易感因素和参考处理措施

1) 恶心、呕吐:出现在注射造影剂后30 s左右,持续1~3 min。易感因素:注射过快、注射剂温度低;疲劳体虚、空腹或过饱、紧张、年轻男性。无需处理。告知患者为一过性反应让其放松,恶心者嘱其深呼吸;呕吐者提供呕吐物容器和纸巾。
2) 荨麻疹:出现在注射造影剂3~10 min后,持续数小时。易感因素:过敏体质,女性。参考处理措施:①观察,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②必要时听诊肺部,观察呼吸频率、脉搏、血压。如进行性加重可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或进一步给予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和钙剂等抗过敏治疗。③皮肤患处可涂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3) 造影剂外渗:出现在注射造影剂当时,表现为注射部位剧烈疼痛;1~2 d后可能继发浅表静脉炎。易感因素:穿刺后移位、血管条件差、注射过快。参考处理措施:①若大部分造影剂进入静脉仅小部分外渗可继续按计划行造影检查;若大部分造影剂外渗,可选择另一部位重新置针注射足量的造影剂进行检查。48 h内注射部位疼痛可局部冷(冰)敷。48 h后可局部热敷促进消散。
4) 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表现为昏厥、心动过缓、低血压、出汗、畏寒。注意与过敏性休克鉴别。易感因素:紧张、恐慌、疲劳、空腹、低血糖。参考处理措施:平卧,可就地平卧;平卧后可迅速恢复意识。生命体征监测。若心率和血压无回升,必要时给阿托品0.5~1.0 mg静脉注射。④必要时采集末梢血检测血糖排除低血糖昏厥。
5) 过敏性休克:表现为意识障碍、血压骤降;支气管痉挛、荨麻疹和瘙痒;心动过速。易感因素:既往FFA出现严重荨麻疹、过敏体质。过敏性休克无法预防,重在及时识别和抢救。成人参考处理措施:呼救,组织抢救小组。患者取休克体位,吸氧,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立即给予0.1%肾上腺素0.5~1 mg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观察15~20 min,如血压无回升,可重复给药。肾上腺素的使用对过敏性休克抢救的预后十分关键。地塞米松5~10 mg或甲泼尼龙80 mg静脉注射,异丙嗪50 mg肌内注射。⑤快速补液,有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氨茶碱0.25 g(5 mg/kg)+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⑥气道阻塞无法解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⑦准确记录抢救过程,及时转诊急诊或内科进一步处理。

7 造影后患者告知和处理

1) 检查后告知患者当天适当多饮水;荧光素钠约24~36 h内大部分排空,皮肤、眼睛、尿液等发黄属正常现象,口服FFA可出现暂时的牙齿黄染,对身体无害。
2) 检查后当天由于瞳孔散大等原因,勿驾车、勿进行危险和精细作业。
3) 造影后乳汁颜色可能不发黄,但哺乳期妇女至少停止哺乳24 h并将乳汁弃置,如哺乳正接受光疗的新生儿,至少停止哺乳72 h(乳汁的荧光素钠消除半衰期约为62 h[5])。
4) 造影后24 h内避免行血清肌酐、总蛋白、皮质醇、地高辛、奎尼丁和甲状腺素 [6],以及其他比色法测定的实验室检测,以免干扰检测结果。
5) 建议造影后留观20 min;过敏性休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留观至病情稳定。有不良反应者,如造影剂外渗患者,应宣教院外护理知识。

8 造影报告

       结合患者病史和眼底彩照等其他眼底检查结果,阅读造影图像,描述造影所见,给出可能的造影诊断,如有条件给出临床参考诊断和提示;选择有代表性的图片出具图文报告,并签署报告者姓名。

共识专家组组长:

文峰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执笔专家:

张雄泽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参与共识意见形成的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伟泓 北京协和医院
王雨生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王海燕 陕西省眼科医院
王  敏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王  鲜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石  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朱  丹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华  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晓玲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刘婷婷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江  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孙祖华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苏兆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苏  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李世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志清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李瑞峰 河北省眼科医院
李  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肖  骏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吴苗琴 浙江省人民医院
邹文军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宋艳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
张少弛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医院
张文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张  华 北京协和医院
张  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新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陈长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陈伟奇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陈青山 深圳市眼科医院
陈雪艺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金学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庞  龙 广东省中医院
赵博军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段俊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
姚  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高  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黄厚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盛迅伦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医院
董方田 北京协和医院
曾仁攀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川省总队医院
赖一凡 澳门科技大学附属科大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
1、Garcia CR, Rivero ME, Bartsch DU, et al. 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with the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J]. Ophthalmology, 1999, 106(6): 1114-1118. DOI:10.1016/S0161-6420(99)90264-6. Garcia CR, Rivero ME, Bartsch DU, et al. Or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with the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J]. Ophthalmology, 1999, 106(6): 1114-1118. DOI:10.1016/S0161-6420(99)90264-6.
2、Kameda Y, Babazono T, Haruyama K, et al. Renal function following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Diabetes Care, 2009, 32(3): e31. DOI:10.2337/dc08-1692. Kameda Y, Babazono T, Haruyama K, et al. Renal function following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Diabetes Care, 2009, 32(3): e31. DOI:10.2337/dc08-1692.
3、Su Z, Ye P, Teng Y, et al. Adverse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drug allergy history after simultaneous intravenous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J]. J Ocul Pharmacol Ther, 2012, 28(4): 410-413. DOI:10.1089/jop.2011.0221. Su Z, Ye P, Teng Y, et al. Adverse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drug allergy history after simultaneous intravenous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J]. J Ocul Pharmacol Ther, 2012, 28(4): 410-413. DOI:10.1089/jop.2011.0221.
4、Yannuzzi LA, Rohrer KT, Tindel LJ, et 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mplication survey[J]. Ophthalmology, 1986, 93(5): 611-617. DOI:10.1016/s0161-6420(86)33697-2. Yannuzzi LA, Rohrer KT, Tindel LJ, et al.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complication survey[J]. Ophthalmology, 1986, 93(5): 611-617. DOI:10.1016/s0161-6420(86)33697-2.
5、Maquire AM, Bennett J. Fluorescein elimination in human breast milk[J]. Arch Ophthalmol, 1988, 106(6): 718-719. DOI:10.1001/archopht.1988.01060130788004.Maquire AM, Bennett J. Fluorescein elimination in human breast milk[J]. Arch Ophthalmol, 1988, 106(6): 718-719. DOI:10.1001/archopht.1988.01060130788004.
6、Bloom JN, Herman DC, Elin RJ, et al. Intravenous fluorescein interference with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s[J]. Am J Ophthalmol, 1989, 108(4): 375-379. DOI:10.1016/s0002-9394(14)73304-5. Bloom JN, Herman DC, Elin RJ, et al. Intravenous fluorescein interference with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s[J]. Am J Ophthalmol, 1989, 108(4): 375-379. DOI:10.1016/s0002-9394(14)73304-5.
上一篇
下一篇
其他期刊
  • 眼科学报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承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编:林浩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浏览
  • Eye Scienc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承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主编:林浩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
    浏览
推荐阅读
出版者信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