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6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完成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的经验、针对下乡扶贫的特殊环境、患者入院时间短、手术量大、接台手术多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等情况,分析其安全隐患,并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术中对手术环境规范管理;指导加强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结果:8批次共1 06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建立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规范流程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落实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指导,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无法控制的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19例19只眼行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2 mg /6~8 mL,2.5~4 min)及可松解缝线。术后1天、2周和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眼底C/D、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完全及部分成功率 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术后完全成功率78.9%(15例),部分成功率10.5% (2例),失败10.5%(2例)。术前用3~5种降眼压药,眼压控制于27.7±10.1 mmHg。术后随访仅三人需使用1~2种降压药物。眼压下降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1.8±7.7 mmHg,P<0.001),术后2周(10.1±4.2 mmHg,P<0.05),1个月(12.0±4.0 mmHg,P=0.001),6个月(12.2±3.4 mmHg,P<0.001),1年(13.1±3.3 mmHg,P=0.001)及2年随访(14.5±2.5 mmHg,P=0.001),眼压下降均具有显著性意义。术后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及C/D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 义。末次随访滤过泡弥散隆起57.9%(11例),微囊型15.8%(3例),瘢痕型21.1%(4例),包裹型5.3%(1例)。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房水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眼遗传病患者的随访途径,降低病历资料缺失率,助力临床检验科室高效运营。方法:通过态势分析法搜集需求,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中山大学眼科医院小儿遗传”,搭建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是否使用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受到人员流动限制,将2017年7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来院进行基因检测的患者分为四组:传统组、传统+人流限制组、微信组和微信+人流限制组,通过χ2检验对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性能评价。结果:源软件架设在阿里云电子政务平台的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加密通讯与医院网络交互。系统主要分为基因检测业务、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三大模块。使用该系统的患者或亲属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自主上传病历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查询基因检测报告,如有需要还能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实现长期随访。在此过程中,患者的临床信息实现数字化。研究共纳入10 662例患者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价,使用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后,患者病历资料缺失率显著降低,由12.2%(传统+人流限制组)降至2.7%(微信+人流限制组);患者二次来访率由最高的70%(传统组)降至最低的11.7%(微信组);两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眼遗传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显著降低患者病历资料缺失率和眼遗传病患者的二次来访率。
目的:探讨眼底外科医护一体组团合作模式在管理眼底病日间手术患者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进行日间手术的582例眼底病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1—6月进行日间手术的633例眼底病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研究组采取实施医护一体组团合作管理模式进行全流程患者管理。使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知识健康教育知晓度、满意度、出院24 h内眼科急症就诊率、出院24 h内随访率、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47,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24 h内随访率为100%,对照组为9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3,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24 h内眼科急症就诊率0.94%,对照组为1.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1,P=0.222);实施后护士职业获益感分值高于实施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37,P<0.001)。结论:医护一体组团合作管理模式进行眼底外科日间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全流程管理,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高眼底外专科日间手术患者的依从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服务模式的创建与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回顾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患者共9 570例。改革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医护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术前、术后护理管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前移、加强核查制度、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病情严格交接,家属及患者同步术后指导、离院后回访。结果:全身麻醉斜视矫正日间手术的9 570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不适34例,占0.36%,其中2例患者离院时出现头晕,2例发生尿储留,30例出现恶心、呕吐。护理人力由开展前16人减少到12人,节约25%;患者等候手术时间缩短了8 d,满意度由70%提高到90%,平均住院时间由3.2 d减少为1 d。结论:全身麻醉斜视矫正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开展全身麻醉日间手术不但可以节省医疗资源,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在推广护理标准预防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情况和针刺伤职业暴露水平对比,探索护理SOP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推广护理SOP前后,分别对14名责任护士进行操作考核,并对推广护理SOP前后收治的传染病患者数量和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数量进行对比。结果:推行护理SOP前后操作考核平均分分别为82.31分、8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高级责任护士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行护理SOP前后病房收治血液传染性疾病患者总数分别为32例、51例,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分别为4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698,P=0.020)。结论:护理SOP的推广可使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减少针刺伤职业暴露,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率。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优化白内障日间患者诊疗流程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病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日间患者400例作为试验对象,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200例患者作为优化前组,选择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的200例患者作为优化后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前后的术前检查时长、住院时长、术后第1天复诊路径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了7个月后,患者术前检查时长由优化前的(2.94±2.12) h降至(2.09±0.93) h,住院时长由优化前的(22.73±1.14) h 降至(5.22±1.29) 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患者满意度由优化前的92%上升至96%(P<0.05);术后第1天,患者复查所需行走的路径缩短,由以前的172 m降至129 m。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白内障日间患者的诊疗流程,缩短患者诊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健康中国”战略都将视觉健康管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多方位、全周期保障民众视觉健康,增强人们视觉保健的意识是我国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重点。而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命脉与基石,因此眼视光人才教育的探索与建设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为例,就当今社会视觉健康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眼视光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眼视光专业人才进行探讨。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构建手术期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 供新的管理依据。方法:于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组织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对 “破窗理论”进行学习,调查分析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 而分析“破窗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前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高于 实施后(16.00% vs 4.00%,P<0.05)。实施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药物使用规范性、感染控制程 度、基础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医生、医护人员、患者 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破窗理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更为积极的干预 模式,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目的:总结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至2016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疗队完成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的经验、针对下乡扶贫的特殊环境、患者入院时间短、手术量大、接台手术多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等情况,分析其安全隐患,并在护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术中对手术环境规范管理;指导加强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结果:8批次共1 064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建立大批量白内障扶贫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的规范流程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落实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指导,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