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开发一款可自动校准测试距离的智能手机视力检测APP(WHOeye的iOS版本),并评估其实用性。方法: WHOeyes在经过验证的视力检测APP “V@home”的基础上新增自动距离校准(automatic distance calibration, ADC)功能。研究招募了3组不同年龄(≤20岁、20~40岁、>40岁)的中国受试者,分别使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视力表和WHOeyes进行远距离和近距离的视力检测。ADC功能用于确定WHOeyes的测试距离。红外测距仪用于确定ETDRS的测试距离以及WHOeyes的实际测试距离。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用户满意度。结果:WHOeyes ADC确定的实际测试距离在3个年龄组中均与预期测试距离总体上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P > 0.50)。在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检测方面,WHOeyes的准确性与ETDRS相当。WHOeyes与ETDRS之间的平均视力差异范围为–0.084 ~ 0.012 logMAR,各组的二次加权卡帕系数(quadratic weighted kappa, QWK)均大于0.75。WHOeyes在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检测中的重测信度高,平均差异范围为–0.040 ~ 0.004 logMAR,QWK均大于0.85。问卷调查显示WHOeyes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和接受度。结论:与金标准ETDRS视力表方法相比,WHOeyes测试距离较为准确,可以提供准确的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测量结果。
马方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 MFS) 是一种由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突变引起的全身性遗传性疾病,FBN-1基因突变与MFS相关表型的联系相关,目前已报道的MFS常见的眼部表现包括角膜扁平、长眼轴、晶状体异位以及视网膜病变等异常,这些眼部异常将对MFS患者的视力产生影响,如角膜异常可影响角膜高阶像差的异常,可能导致近视或散光等屈光状态异常,从而影响视觉质量,损害视力清晰度。此外,MFS的眼底血管病变,也可能导致MFS患者的视力丧失,研究发现,MFS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血管的密度较正常人减少,并与最佳矫正视力相关,由于光感受器的代谢与营养供应与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息息相关,血管异常可能与视力损失相关。由于MFS患者存在视力损害的风险,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因此,了解MFS眼部病变的特点及其对视力的影响,对制定针对MFS眼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由于MFS眼部异常与FBN1基因突变相关,其基因突变类型多样,致病机制复杂,总结MFS眼部特点对其发病机制的继续探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文章拟就MFS患者眼部生物学参数特点及其对视力的影响这一领域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叶黄素类物质为膳食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视网膜组织中,为黄斑色素发挥抗氧化活性和蓝光滤过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叶黄素类物质可降低色差,提高视力及对比敏感度等功能,并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光损伤等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目的:评估低视力青少年使用电子助视器对其阅读速度的影响。
方法:在泉州市盲校筛查 10 名使用光学助视器有阅读能力的低视力青少年学生进行屈光矫正和常规外眼、内眼检查,分别测量其使用各种光学助视器及电子助视器阅读5号字卡的阅读速度。
结果:10 名低视力青少年学生在使用光学助视器后阅读速度为 (18.50±6.54) 字/分,使用电子助视器后阅读速度为 (34.36±5.06) 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低视力青少年的近视力与阅读速度无关 (P > 0.05)。
结论:使用电子助视器较光学助视器可以明显提高低视力青少年的阅读速度,不同病因所致的低视力青少年其近视力与阅读速度无关。
目的: 探讨 ETDRS 对数视力表对儿童视力检查的可重复性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 随机使用 ETDRS 对数视力表, 为 250 位裸眼视力低于 0.5 和 98 位视力正常儿童进行裸眼视力重复检查。
结果: 两次视力测量之间差异的均数为0.004log±0.07; Kappa 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 = 0.71) ; 性别与视力检查一致性无明显相关(P = 0.845) ; 年龄与视力检查一致性有显著相关性(P = 0.019) , 年龄越小视力检查一致性越差; 屈光不正与视力检查一致性也有显著相关性(P = 0.000) , 近视度数在- 1.00D~- 5.00D 之间的儿童视力检查一致性相对差, 而正视眼的视力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 结果提示 ETDRS 对数视力表适合儿童视力检查, 建议推广使用。
该文报道一例30岁的男性患者因“双眼自幼视力不佳,强光下视物模糊加重4年余”就诊,经过眼部检查评估,诊断为双眼瞳孔残膜、双眼屈光不正。患者接受一期双眼瞳孔残膜切除、二期双眼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环曲面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植入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文章回顾了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为临床屈光不正同时伴有瞳孔残膜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因不同的眼部和神经性疾病,导致视觉功能严重受损,为低视力患者日常活动(如阅读及驾驶)及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主要来源于视觉,除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外,对人感官影响最大的损害当属视觉损伤。且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该问题日趋加重,低视力已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低视力康复发展面临着临床和科研的巨大挑战,要研发出一种能有效改善视觉功能,同时能兼顾多种功能的视障辅助技术,这需要医学、生物学、工程学、微电子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和相互合作。低视力康复通过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视障辅助技术,最大化利用患者的残余视力及视觉功能,改善与低视力相关的功能限制,有效改善其独立性和整体生活质量,使其独立生活、工作并融入社会成为可能。该文对经典的助视器、人工视觉(视觉假体/视觉感官替代设备)、经颅刺激及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等视障辅助技术在低视力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比较不同受检者在相同近视屈光欠矫下使用C字视力表和E字视力表所测得的视力差别及探讨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方法:选取不同年龄段250名受检者,在完全矫正屈光度[最正之最佳视力(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MPMVA)]情况下附加相应的球镜造成相应的近视度数后比较使用2种不同的视力表测出的视力值变化情况。同时根据2种视力表的设计原理及视力表的不同记录法探讨造成数值不同的可能原因。结果:同一附加度情况下分别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附加度情况下同一受检者使用C字视力表组和E字视力表组行t检验,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98,P<0.05),C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小于E字视力表测得视力平均值。结论:受检者使用C字视力表比E字视力表检测视力结果更加优异;C字视力表和E字视力表的视标形状及开口方向不同是2种视力表检测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目的:调查引导式教育训练对视力障碍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在泉州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视力障碍学生,按照入组条件随机分为引导式教育训练组和对照组,引导式教育训练组进行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hinese-version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LVQOL)评估视力障碍学生的基线和训练3个月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2例视力障碍学生全部完成了基线和随访时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进行基线检查时,各组CLVQOL评分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各组CLVQOL评分总分均增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组从基线59(48.5,80.5)上升到105(97.5,1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1,P<0.001);对照组从基线69(56,85)上升到106(80,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38,P<0.001);引导式教育训练组在CLVQOL评分总分(P=0.021)及阅读和精细工作维度(P=0.004)、日常生活能力维度(P=0.003)的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引导式教育训练是一种重要的低视力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患者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形态学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基于OCT图像4级分级方案,纳入3级及以下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35例共37只眼进行OCT扫描,并借助第三方软件分析并获取每只眼在黄斑中心凹直径分别为1、3、6 mm共3个同心圆区域内视网膜各层的平均厚度值,并按照是否存在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囊样改变分为两组。通过建立最小分辨角对数(minimum resolution angle in logarithmic,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与视网膜各层厚度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及比较有INL囊样改变及无INL囊样改变两组的视力,分析视力与视网膜各层厚度值及INL囊样改变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直径1 mm的区域内,logMAR BCVA与神经纤维层(retina nerve fiber layer,RNFL)、INL的厚度值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在直径3 mm和6 mm的区域内,logMAR BCVA仅与INL的厚度值呈正相关(均P<0.05)。与无INL囊样改变组相比,有INL囊样改变组视力及IN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当前的视力主要与RNFL和INL厚度值相关。发生在INL层的囊样改变可能很好的提示INL增厚,其与视力具有相关性,具有这种囊样改变的患者往往视力也较差。